基于“教学与研究共同体”构建的教育硕士联合培养模式成果简介
第一,主要解决的研究生教育实践问题:1.教育硕士课程资源实践性不足。目前,教育硕士培养课程设置仍然存在着重视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传授,缺少贴近中小学教学实际的教学研究方面的实践指导类课程;2.教育硕士培养实践性导师缺乏。目前教育硕士导师队伍多由学术性硕导兼任,有着丰富中小学一线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老师较少,双导师制落实困难;3.教育硕士论文应用性研究不足。教育硕士论文难以突出应用研究、创新研究特点和职业特色。
第二,解决实践问题方法:面对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校与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为代表的实践基地合作,探索“教学与研究共同体”的教育硕士培养新模式。1.优化培养师资,强化课程设置实践性。我校通过选聘以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为代表的中小学高级教师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半年实践环节的“研究生导师”。同时,邀请实践性导师结合各自学科特长,走进大学承担相应学科教法类课程,弥补在校培养环节实践性课程不足问题。如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培养中的《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当前小学教育热点问题研究》等专业必修课,以聘请实践性导师为主,结合我校师资,形成课程教学组来共同完成。2.实施教研联动,提升基地校办学质量。通过“教学与研究共同体”构建,强化教育硕士实践性教学、锤炼教育硕士实践技能同时,不断引导教育硕士充分与实践导师沟通交流,深入基地校,了解和研究学校在课程、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实际存在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应用性研究。
第三,创新点:1.实践创新-通过基地、项目合作强化交流。以我校新太阳集团app“全人教育”研究基地(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为平台,围绕基地建设,开展开展多层次交流与合作,提升教育硕士培养水平和基地校办学质量;2.方法创新-实践导师“全培养链”参与。从培养链源头即教育硕士课程方案制订,到教学环节、实习环节、质量评估,再到反馈提高每一环节,都积极邀请实践导师全程参与,有力促进教育硕士培养目标顺利实现;3.模式创新-构建“教学与研究共同体”。在实践中构建了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研究的共同体,并将研究生带入研究队伍中。如在外国语教育集团进行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合作团队、班主任工作研究团队、校本课程开发团队,均产生了良好效果。团队建设不仅使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而且在导师的带领下,将研究生也带入研究队伍中,提升了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第四,推广应用成果及贡献:1.加强了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近三年来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为代表的优质学校,所签约的我校毕业生全部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这一数据有力证明了实践基地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2.增加了教育硕士论文选题应用性。教育硕士直面一线教学实践真问题,积极开展应用型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已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起来。3.搭建了高校与基地校开展科研合作的平台。通过构建“教学与研究共同体”,我校与实践基地合作校广泛开展了学术合作。如,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示范校课程建设”项目;正定中学积极邀请我校教师“走进来”,参与校本教研,指导课题研究。通过科研立校,正定中学不断追求卓越;石家庄一中、二中也经常选派骨干教师参与到由我校教师主持的国家、省部级相关教育课题研究中。正是通过学生培养与科研合作的双向互动,实践基地建设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同时,也促进双方办学质量的共同提高。